(一)降温降压方案
在此降温降压方案中,以T5为主管理温度,因此按T5的下降过程,降温降压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:
第一阶段:停炉准备及系统调控阶段。此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进行调整,T5由1000℃降至800℃左右,降温速度为25 ℃/h,所需时间8h。干熄炉料位控制在斜风道下端以下约0.5m处(主控室料位显示-60t左右)。
第二阶段:正压降温阶段。T5由800℃降至400℃左右,降温速度为17℃/h,所需时间24h。
第三阶段:空气降温阶段。T5由400℃降至200℃左右,降温速度为12℃/h,所需时间17h。
第四阶段:自然通风阶段。确保T5由200℃降至50℃以下,降温速度为6 ℃/h,所需时间25h,并使系统自然通风,可以入内检修。
第五阶段:进入干熄炉和余热锅炉内,进行清灰,观察炉内状况,制定检修方案,所需时间为24h。携带CO报警仪,注意炉内气体各成分含量。(整个降温降压要3-5天)
(二)升温升压控制方案
第一阶段、准备及系统调控阶段
1,锅炉、副省煤器、1DC、2DC、干熄炉内部检查,确认无人、无杂物后,将人孔封闭。
2、循环系统气密性试验合格。
3、环境除尘、提升机、装入装置、排出装置、皮带运输系统、1DC、2DC及输灰设备、锅炉检修完毕,单独、联动试车正常。
4、将氮气总阀盲板拆除,干熄炉本体各水封通水,“γ”射线料位计投用,电气、仪表系统检修完毕,试验正常。
5、联系动力除盐水站送水。待纯水罐水位达到4 m,开启除氧器给水泵,除氧器水位达0水位后,开启锅炉给水泵给锅炉上水。上水应缓慢进行,锅炉从无水至水位达到汽包水位计-100 mm处所需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,水温一般不超过40 ℃~50 ℃。
6、在锅炉开始上水的同时,开启给水加药装置;全开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前手动阀,调节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开度,除氧器开始升温。除氧器升温速度严格控制在10 ℃/h以内。
7、锅炉系统工作压力水压试验。
8、除氧器水温超过60 ℃时,投用副省煤器。
第二阶段、系统氮气置换
1、干熄炉预存段压力调节阀及其旁通阀关闭;关闭炉盖;空导关闭;循环风机出口阀全开,入口阀关闭;常用放散全开;炉顶集尘档板关闭;关闭锅炉底部放水阀、循环风机底部放水阀。
2、拆除循环氮气管道盲板,打开循环气体管道上所有的充N2阀。
3、余热锅炉水位调整至-50mm,启动循环风机,最小风量运转,系统N2置换。
4、置换2h后取循环气体样化验分析,当O2<5%时,通知主控室和当班班长,准备装红焦;若O2>5%,需继续吹扫直至合格后再装红焦。
第三阶段、升温升压操作
1、主控室通知联系炼焦电机车司机手动装1/3罐红焦。
2、关闭紧急放散,干熄炉炉盖,常用放散,投用预存段压力调节阀,将压力设定为0~50Pa。将气体循环风机入口挡板全开,循环风量控制在4~5万m3/h。
3、装第一个1/3罐红焦时,分三次装入,用时5min。装入的同时增加循环风量,控制T5、T6温度升高≤30℃,温升、风量在装焦时的变化如附图所示。T5<400℃时,升温速度控制在8℃/h,所需时间为40h;400℃<T5(T6)<800℃时,升温速度控制在15℃/h,所需时间为26h;800℃<T5(T6)<1000℃时,升温速度控制在25℃/h,所需时间为8 h;焦炭盖住斜道之前,以T5为主管理温度,焦炭盖住斜道之后,以T6为主管理温度。
4、主控室根据T5、T6变化情况,下令联系装第二个1/3罐红焦,装法和控制调节同1/3罐。根据T5、T6温度升高情况,调整每罐装焦量和装焦作业时间。
5、从第三罐开始,装1/2罐红焦,装六个半罐,之后装整罐红焦。
6、当装焦至0 t时,开始手动排焦。汽包升温速度控制在30 ℃/h以内,汽包压力控制在0.1MPa/3min。锅炉汽压调节采用主蒸汽调节阀全开,而主蒸汽放散压力调节阀进行自动调节。
7、当汽包压力升至0.3 MPa时,将汽包放空阀关闭,以保持锅炉内部蒸汽的流动。同时冲洗汽包水位计,并校对水位计指示的正确性。
8、当锅炉压力达0.5Mpa时,进行第一次热紧固;当锅炉压力达1.0Mpa时,进行第二次热紧固。
9、升温过程中,当温升出现偏差时,应及时采取调节循环风量及排焦量的方法进行校正。当T6温度达到600 ℃,开始导入空气。随着T6温度达到上升,锅炉系统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,逐步投入正常运行状态。
10、当主蒸汽温度到达420 ℃以上时,开始投入急冷喷枪喷水减温。
11、联系发电,对主蒸汽管道进行暖管(时间不少于1.5小时),准备送汽。暖管结束,联系发电,开主蒸汽切断阀向外供汽。
(整个升温升压要4-5天)